大家好,如果您还对明朝算命大师不太了解,没有关系,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明朝算命大师的知识,包括西游记中的算命先生袁守诚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,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,下面我们就开始吧!
本文目录
西游记中的算命先生袁守诚***他究竟是何来历崇祯皇帝找人测字,为何连写了三个,算命先生都说:大明必亡明朝思想家袁了凡: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
常言说,天机不可泄漏。意思是,天上的旨意,即使神仙们知道,也是不敢乱说的,谁说了,就要以泄密罪处罚。
其实这也好理解,人都是趋利避祸的动物,如果知道了明天彩票开奖的号码,那彩票销售点不是要被踩烂,福彩公司不是要赔死?如果知道了以后哪个要当官,哪个要先死,那当官者家不是早就门庭若市,先亡者不是早就无人搭理?
所以,玉帝不让神仙们随便下去乱传消息,也是保护吃瓜群众的一种手段。
但偏偏有些神仙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,故意乱传小道消息,于是一些人便因此丢了脑袋。
二
泾河龙王相当于市水务局局长,平时小日子过得非常惬意。
偏偏夜叉来报,有个算命先生每天唆使两个渔民打鱼,每次都要打走好多鱼。本来,堂堂局长不想管这小屁民死活的,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想,这算命先生欺负屁民,就是蔑视他的权威啊,这怎么能行呢?
于是,他变化成一白衣秀士,要上门挑战,高考题目就是:论明天下雨的可能性。
算命先生不慌不忙地告诉他:“云迷山顶,雾罩林梢。若占雨泽,准在明朝。”
龙王追问:“明日甚时下雨?雨有多少尺寸?”先生道:“明日辰时布云,巳时发雷,午时下雨,未时雨足,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”。
龙王看他入了套,笑着说:“此言不可作戏。如是明日有雨,依你断的时辰数目,我送课金五十两奉谢。若无雨,或不按时辰数目,我与你实说,定要打坏你的门面,扯碎你的招牌,即时赶出长安,不许在此惑众!”
三
泾河龙王高高兴兴地回家了。没想到刚坐下,就有丰金甲的天宫工作人员送来玉帝签署的红头文件,上面写着——
“敕命八河总,驱雷掣电行;明朝施雨泽,普济长安城。”
这红头文件上面的内容,竟然与算命先生的判断者毫发不差,龙王顿时吓尿了。
不过,军师却告诉他:“大王放心。要赢他有何难处?臣有小计,管教灭那厮的口嘴。”龙王问计,军师道:“行雨差了时辰,少些点数,就是那厮断卦不准,怕不赢他?那时扌卒碎招牌,赶他跑路,果何难也?”
于是,龙王就放下心来。
由此可见,龙王平时没少干这样的事。
第二天,他按军师建议克扣了点数和时间之后,兴冲冲上街,找到算命先生,要掀他桌子,没想到算命先生却一声冷笑——
“我不怕,我不怕!我无死罪,只怕你倒有个死罪哩!别人好瞒,只是难瞒我也。我认得你,你不是秀士,乃是泾河龙王。你违了玉帝敕旨,改了时辰,克了点数,犯了天条。你在那剐龙台上,恐难免一刀,你还在此骂我?”
原来,这算命先生不仅敢随便泄露天庭机密,还知道泾河龙王的命运如何,完全就是一个情报贩子的角色啊,甚至连魏征的真实身份也卖了。
这算命先生为何这么牛叉?书中说他是天文台台长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诚。
但是,仍你翻遍古书,也看不到袁守诚这个名字。
守诚守诚,叫人要老实,可这算命先生一点老实。他作为一名凡人,是如何知道玉帝旨意的?作为一名凡人,他是如何知道魏征身份的?作为一名凡人,为何泄露了天庭机密,却相安无事,反而把龙王砍了?
这些都证明,这袁守诚可不是凡人,不然不会知道那么多内幕;也不是天上神仙,不然不会不受到惩罚。他是谁呢?只要联想到这段时间有两个人到了长安街头,就知道他的真实身份!
他是谁呢?显然不是观音,而是观音同行的弟子——木吒!
只有他,才有可能知道天庭秘密(即使观音不告诉他,弟弟哪吒也会告诉他);只有他,天庭才不敢处罚(后台大老板是观音)。
崇祯皇帝朱由检,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,他从哥哥明熹宗是手上接过这个千疮百孔的大明,立志要恢复大明盛世的辉煌景象。可惜他生在了明末,若是在明初只要不是明末,也不会落得个亡国之君的称号。
崇祯皇帝一方面勤俭自律、清心寡欲、励精图治,尽全力试图恢复盛朝;另一方面,他又疑心重重,频繁更换滥杀大臣,以致人心散乱。这位比前朝几代皇帝都要贤明的君主,最终自缢在煤山下。
据野史记载,崇祯皇帝选择自缢在煤山下与崇祯出宫测字有莫大关系。
明末时,李自成率兵攻打北京,大明处于风雨飘渺之中,崇祯皇帝虽然知道大势已去,但仍然坚守大明。李自成屡次攻城失败,这时候他的军师宋献策给他出了一计,若能动摇崇祯坚守北京的决心,只要我们让崇祯相信“大明必灭”,则攻进北京指日可待。就如兵法云“攻心为上,攻城为下”
都说知己知彼,百战不胜,宋献策了解到崇祯信奉天命,在这危难之际,一定会求上苍保佑,古人想要知道天机该怎么办?算命!那就让他相信天要亡明。宋献策装扮成一算命先生,在北京城皇宫外面摆上测字摊,挂起招牌“鬼谷为师,管骆为友”等待崇祯上门。
说来也巧,崇祯当晚做梦梦到一位算命先生。于是次日决定带上太监王德化溜出皇宫去算上一卦。一出皇宫就看到宋献策的招牌,就想测上一字。
与王德化一坐下,宋献策就看出二人的真实身份,你想啊,王德化一近四十的人,脸上没有白须,声音又跟个女人似的,又从皇宫出来,一猜便知道是个太监,又对旁边的人毕恭毕敬,这人定是崇祯无疑。
于是笑着问“二位要测什么?”王德化赶紧回答“问问国事”这样一说,更加肯定了宋献策的猜测。宋献策让他们写字,王德化随手一指,就这管骆为友的友吧!宋献策装模作样将友字写在纸上,沉思良久,摇了摇头说“若问其他事还好,这国事,恐怕有些不妙啊。按这字来看,友这一撇遮去上部,就是反啊,而这反字又出了头,就是说要反出头啊!”崇祯一听,脸色瞬间难看,王德化连说“错了,错了,不是这个友,而是有。”
宋献策看着有字,沉吟半天,小声说道“这个有字更为不详,上面是大字缺一捺,下面是明字少个日,这说明大明江山已经去了一半,没了出头之日”王德化吓得连冷汗都出来了,连忙否认不是这个有,是,是--崇祯一把夺过笔,写了个酉递给宋献策。
宋献策一看,连连摇头,坐立不安,崇祯催他快讲,宋献策神神秘秘地说“此话我与客官讲了,客官切莫外传。大明江山,无救也。皇帝为尊,这酉字,在尊字中,但上无头,下无足,暗示至尊者将上无头,下无足啊”
这一下,崇祯是头晕目眩,腿脚发软,浑浑噩噩的回到皇宫,第二天便在煤山自缢而死了。
不过这毕竟是野史,不可当真,我想一位皇帝,就算在相信天命,也不至于因算命的一番话就选择自杀吧!
袁了凡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,他的见解和看法,在当时独树一帜,因此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。他最著名的作品,是他写给儿子袁天启的家训《了凡四训》。这本书告诫世人,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,只有积善积德,才能改变命运。同时,这本书中还提及了袁了凡改名的一段历史。
袁了凡画像
袁先生在他的作品《了凡四训》中写道,他一开始的名号叫做学海,偶然间有一位禅师跟他讲了一番道理,他便改名叫做“了凡”。因为他从那一天开始知道了命运是能够靠自己的力量改变的,他不愿意再做凡夫俗子,要把凡夫俗子的思想、见解一扫而空,所以改名叫“了凡”。袁先生年轻的时候曾有一个算命先生预言,说他活不过53岁,而且一生无子。
自从袁了凡改名之后,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不仅后来有了儿子袁天启,而且在他53岁那年,无病无灾,身体康健,最后活到了74岁。他不断提醒自己要做好事帮助他人,提醒自己要改过自新、行善积德。袁了凡通过改名来激励自己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,成了后人得以学习的榜样。
但是历史上还有一种关于袁了凡改名的说法,说是袁了凡先生在做官的时候受到别人的诬陷,官场失意的他辞官回家,潜心学术。为了不再被凡间人事所困扰,袁了凡改名叫“了凡”,意味着了却凡间、不问凡事。这个说法和《了凡四训》中的内容有出入,应以袁先生的文章为准。
袁了凡的故事
袁了凡的故事之所以一直被世人所流传,不是因为他改造命运的神奇,而是他的积德与行善。袁不凡的善良,从他的故事与经历可以一一体现,这也是他改命能与善良联系到一起的依据。袁不凡主张人的命运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改变,所以,他一直在努力改变,从未放弃过,始终如一坚持行善。
袁了凡画像
袁了凡不仅自己乐善好施,其妻子也是贤慧善良。袁了凡在当知县期间,时刻要求自己要做好事。他准备一本小册子,专门用来记录自己的行为举动以示监督,不会识文写字的妻子还会因为袁了凡繁忙顾不上做善事而皱眉,她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提示袁了凡多做功德之事。
袁了凡的故事有很多很多,如果硬要用文字的形式去表达,可能无法尽显其意。他的故事无非是在诉说善良人的朴素事,却是在善意提醒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,他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告诫后人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努力的机会。
同时,“人谁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”,袁了凡的故事也是在劝慰后人要有胸怀,给予犯错者改正的机会,让更多的知错能改。他也在告诉我们用宽容去理解,去原谅,学会给别人机会。总之,袁了凡的故事总能使人豁然开朗,柳暗花明。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有心要求功名的,一定可以得到功名;有心要求富贵的,一定可以得到富贵。
袁了凡四训
袁了凡是大明王朝一位重要的思想家,而《了凡四训》是他的著作。袁先生一生有许多的著作,而其中这本《了凡四训》原是用来教育自己的儿子袁天启的,故起初名为《训子文》。随着此书不断传播,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他的思想。为了启迪世人,袁了凡将其更名为《了凡四训》。
了凡四训配图
袁先生酷爱读书,博学多才,又极其聪颖,因此袁了凡四训中的内容不仅充实,思想更是深刻,故该书在当时社会上流行一时,影响较大,而袁先生当时也成了家喻户晓的“平民思想家”。
袁了凡四训中揭示了命运的真谛,他告诫世人,自己的命运是可以由自己来改造的。书中告诉世人不论是福是祸,都是由人来掌控的,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来掌握自己的命运,通过自己的行动来避免飞来横祸,充分强调了自强自立的重要意义。袁先生在此书中还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,通过自己改造命运的故事来告诫世人要分辨对错、区分善恶。只有行善积德,树立良好的品格,提高自己的修养,才能够避免祸殃。他强调从治心入手,塑造自己的正面形象,提高自己的品格,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。
袁了凡四训短小精悍,全书一共才11600多字,但字里行间寓意深刻,发人深省。直到今天《了凡四训》也是一本脍炙人口的杰作,他兼容儒家、释家、道家这三家的思想,为世人揭示命运的真理。
袁了凡是个什么样的人
明朝重要的思想家袁了凡,是到现在为止众所周知的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家,他写的《了凡四训》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,他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。那么,究竟袁了凡是个什么样的人呢?
袁了凡画像
首先,袁了凡是一个十分博学多才的人。他涉足佛学、民生、水利、音乐、几何等多个领域,在这些领域都颇有建树,他写的《历法新书》中讲述了46种历法,包含了一百五十多种求算的方法,对学问的了解十分深邃,因此他也是明朝史上著名的农学家、历法学家。更重要的是,袁了凡是善举运动的推动者。明朝末年的时候,社会变得十分动荡,人们变得不再遵守道德。因此就有许多有学问的人将劝导人们行善惩恶的故事编撰成“善书”,以小说或者说唱的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。而袁了凡对善书的兴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他编写的《了凡四训》被奉为经典,在这部书中一大半的内容都在劝导人们向善,详细叙述了什么是善,善恶之间是以怎样的标准衡量,怎么样行善等与善相关的问题,为人们行善指明了方向。除此之外,他还以功过格来自律。功过格是一种自律的工具,将每天做的事按照善恶增减来计数,他就是用这个来规范自己的行为,也因此他的言行经历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影响。这便是袁了凡是个什么样的人问题的答案。
从上述内容可以知道袁了凡是个什么样的人,他博学多才、克于律己还积极行善。在学界有着很高的声誉,他的思想至今仍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好了,文章到此结束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。